【時代.脈搏】

By:

【時代.脈搏】

我們對資訊、新聞的追求沒有減少,只是時代不一樣了。

「the men with the muck rakes are often indispensable to the well being of society; but only if they know when to stop raking the muck」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經以扮糞者(Muckraker)形容挖掘貪腐、造假新聞的傳媒工作者,並將20世紀初社會上一切醜陋不公義諉過於傳媒。其時傳媒欣然接受扒糞者的「渾號」,慢慢演變成今天民主或家在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汶川的豆腐渣學校與港鐵的問題沙中線,靠的就是本地傳媒不怕髒。

傳媒採訪後扒糞後再單向向大眾傳遞,這是從前的新聞。

今天在網絡世界下人人都是記者,傳媒扒糞之餘還有額外責任,既要留意引起群眾熱烈討論的「新聞」,亦要評估核實相關「新聞」的真確性,是「新聞」還是新聞?以免跟車太貼。1個人在關心、討論的事可能不值得你我關注不是新聞,1,000個人呢?100,000個人呢?那隨時變成新聞。究竟他們關心什麼、在討論什麼呢?網絡世界下這些都變成新聞,例如「網民說…」。

傳媒評估網上熱議題材有沒有足夠人氣時,可能單純地使用瀏覽量或LIKE的多寡,但這樣不全面亦無助分析受眾如何回應有關新聞,特別是正評還是負評。《Deeplook.ai》的出現告訴傳媒受眾在想什麼,受眾對這一則新聞的反應及評價是什麼,對那一則新聞又如何。簡單而言,時代不同下須要掌握輿情,貼近市場的脈搏。

掌握輿情對傳媒、企業、政黨以至政府均非常重要。無論是「許智峯搶手機」抑或是「梁耀忠拒當主席」一事,網上輿情數據已顯示出有關新聞會引發第二波討論及有擴散迹象,可惜他們掌握不到有關輿情數據,結果在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插嘴」下愈鬧愈大,成功引發第二波新聞。

政府、公私營機構中的公關主任,十之有九曾經從事傳媒行業,不少是前綫記者,例如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政治助理羅永聰,便曾任《明報》港聞的採訪主任。記者的專業訓練在於如何掌握時代脈搏,這則新聞有沒價格、那一則新聞沒有價格,記者們5秒便有答案。

再以「馬時亨話OK就OK」及「港鐵沙中線工程疑造假」作為例子。數據顯示涉及「港鐵」的新聞或討論帖數量在過去兩個月成為新聞熱榜的首一、二名,網上世界充斥批評的聲音, 5月31 日全港提及「馬時亨」這名字時新聞接近800個,而互動率(Interaction volume)超過35,000次,涉及港鐵的討論隨後慢慢減少,市場開始靜下來。

港鐵引發連串災難的致命傷是上至馬時亨下至公關部門均不掌握市場脈搏,在市場開始找其他日話題時突然(6月5日)召開記者會提醒大眾,記者會上港鐵管理層沒有交待沙中線鋼筋被削責任誰屬,反而透露工程了人員的通報機制出現漏洞及承建商禮頓的專橫跋扈,結果引發更多的討論,互動率重上25,000次,問題是為什麼開一個非必要的記者會?如非召開記者會,亦應該等待另一則焦點新聞出現。可惜他們不懂。

我們對資訊、新聞的追求沒有減少,只是時代不一樣了,誰掌握了時代的脈搏,事半功倍。

 

沙中線-Society-美國總統-人工智能-well being-Ten-microsoft edge-NSA